都市晨报:徐医附院肿瘤中心为患者带来希望

2011-04-21 00:00:00系统


(都市晨报 2011年4月20日 D01版)

   徐医附院是苏北地区整体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型医院, 1992年成立江苏省首个集医、教、研为一体的肿瘤防治研究所,1995年全国首家开设肿瘤放疗技术高等医学教育,1997年被授予江苏省首个肿瘤学硕士点,2004年开设江苏省首个放射肿瘤学本科生培养教育基地。医、教、研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了肿瘤学专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肿瘤学科被定为徐州医学院“十一五”重点学科,2008年成立肿瘤诊疗中心,2009年被评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10年肿瘤生物治疗实验室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这些殊荣说明徐医附院肿瘤学科的整体治疗水平在省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为徐淮地区肿瘤治疗的示范中心。

  多学科联合诊治,为肿瘤患者,开设一站式诊治绿色通道

 

  徐医附院肿瘤中心下设:肿瘤外科、肿瘤放射治疗科、肿瘤内科、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科、肿瘤生物治疗科暨肿瘤生物治疗实验室。徐医附院肿瘤中心设备先进、技术精湛、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强,各项治疗手段健全,以保证肿瘤患者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疗。每周三下午为肿瘤专家联合门诊时间,除了上述5个肿瘤相关科室的知名专家参与外,还有影像诊断科、病理科的专家也参与其中,这些专家一同为前来就诊的每位患者联合讨论,“量身定做”适合该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联合门诊使来徐医附院就诊的患者能快速、便捷地得到肿瘤专家诊疗团队一站式的诊疗服务。多学科联合会诊的优点:缩短了诊断到治疗的时间;不同专科的医生能够在同一时间看到全部的临床诊断资料;经过多学科的会诊和讨论,集思广益,共同制订出适合具体病人的个体化的最佳的治疗方案;通过具体病例会诊和讨论,进一步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使得医生对肿瘤综合治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以获得高水平的医疗质量和疗效,使患者获得疾病治疗的最佳性价比。

  以崭新的治疗模式颠覆传统,给肿瘤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徐医附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博士介绍,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第一位的疾病。经医学专家不懈努力,欧美发达国家肿瘤病人5年生存率高达68%,而我国尚不足25%。如此大的差距,并非都是因为我们的医疗设备不够先进、医生治疗水平不高,关键在于传统的治疗模式、医疗观念的落后使肿瘤患者得不到合理的综合治疗。
  传统的治疗模式是单学科、各自为政的治疗模式,病人的治疗方案往往由一个专业、某个主诊医师根据个人经验来决定,“同病同治”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20%~40%的患者可能接受了无效的药物治疗。
  21世纪临床医学治疗模式逐渐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强调生物个体―心理―社会―环境―精神对治疗的影响,提倡以调动和保护机体的抗病能力为基本原则,根据病人的身心状况、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及病期等,合理、有计划的应用现有各种有效治疗手段(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为肿瘤患者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并实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对不同治疗的反应,调整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博士解释,肿瘤的个体化治疗,说白了就是“一人一方案”。恶性肿瘤由于发生部位的不同,病理类型的不同,分化程度的不同,甚至性别、年龄的不同,他们对治疗的反应性及预后存在很大的差别。如女性甲状腺癌多数病理类型是乳头状腺癌,恶性程度低,手术后80%患者可活过10年;而老年男性的甲状腺癌,病理类型多数是髓样癌或未分化癌,恶性程度相对高,多数患者活不过2年;即使同样的肿瘤,同样的病理类型,不同的病期,有人得益于手术,有人得益于放疗、化疗,有人得益于靶向治疗,有人得益于介入、氩氦刀、粒子植入等微创治疗,有人得益于中药,而绝大多数患者,得益于各种方法的合理组合……
  由此可见,肿瘤个体化治疗是一种集预测性、预防性、个体化以及参与性于一体的全新4P医学模式,是肿瘤诊治的一个新里程碑,将完全改变传统肿瘤诊治的模式,成为肿瘤诊治的主流方式。该治疗方案可大大提高疗效, 避免过度治疗及无效治疗,同时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要想切实推行这一崭新的治疗模式,必须要有强大的学科优势、各专业优秀人才及先进的诊疗理念为前提,徐医附院得天独厚的学科、人才、技术、设备优势,使其在徐淮地区最早、最有效地推行了该治疗模式,给徐淮地区的肿瘤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并对徐淮地区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起着领头、示范作用。

  生物治疗在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肿瘤患者为什么会患肿瘤,除了与其分子遗传学特性有关外,其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或缺陷是导致肿瘤细胞获得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生物治疗在肿瘤的治疗中逐渐被推向前台,如今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治疗模式。2000年“国际肿瘤生物治疗及基因治疗”大会提出“生物治疗是目前唯一一种有望完全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21世纪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世纪”。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是新一代抗肿瘤生物治疗的首选方案,也是21世纪最具前景的新的成熟的肿瘤治疗技术,主要是将患者自身免疫细胞分离,在体外与各种细胞因子共培养后,可刺激免疫细胞扩增、增强其识别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然后再回输给患者,最终通过调整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对癌症细胞的防御、识别与清除能力,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近年来,徐医附院肿瘤生物科暨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凭借其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学科团队,及时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积极开拓创新,根据患者的基因类型或蛋白表达的不同,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疫苗或免疫治疗、免疫监测、疗效评估等。
  在徐淮地区率先开展的独特项目有:1、手术联合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早期肿瘤经手术完全解除后,不需放、化疗者,立即采用过继细胞免疫治疗,通过激发及提高患者自体免疫力,杀死可能残留的微小病灶,起到预防复发和转移的作用。2、手术联合放、化疗及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肿瘤,术后有残留或高复发风险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基因检测及抗肿瘤药物敏感性检查结果,选择最有效的分子靶向药物或敏感的化疗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先给予放化同步或序贯治疗,治疗中期及结束后再辅以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一次只能清除体内小于1×106的肿瘤细胞,肿瘤负荷大时疗效不明显)。该治疗方案既可以有效地消灭残存的肿瘤组织,减少复发,又可以通过增强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防患于未然。治疗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显而易见。

  徐医附院肿瘤中心专家介绍

 

  ,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徐医附院副院长、肿瘤研究所所长、肿瘤中心主任、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
  从事肿瘤的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20余年,临床诊疗经验非常丰富,科研创新能力强。现阶段又率先将肿瘤的第四大治疗手段―――生物治疗与外科、放疗及化疗等进行有机结合,使徐淮地区肿瘤患者得到了规范化、科学化、合理有序的综合治疗。由于其工作成绩突出,曾先后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医学重点人才、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江苏省劳模等荣誉称号。
  在肿瘤生物、基因治疗领域主持或指导国家自然基金8项、“863”子课题、卫生部基金、教育部、江苏省自然基金等课题30余项。
  获得中华医学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4项,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发表论著70多篇,其中SCI收录期刊20篇。参编《癌症生物治疗》一书,申请肿瘤生物治疗专利10项。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全天

  章龙珍,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徐医附院肿瘤中心副主任,徐医附院放疗科主任,江苏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委员、鼻咽癌组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与基因治疗学组委员,徐州市放射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编委,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编委,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肿瘤学科主要学科带头人,徐州市领军人才、徐医附院优秀学科带头人。
  从事肿瘤放疗工作20余年,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非常丰富,是徐淮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放疗专家之一。在徐淮地区率先开展了头颈部病人面罩固定技术、整体挡铅技术、肿瘤后程或全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肿瘤的综合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及适形放射治疗等。近期又在全省及徐淮地区领先开展的新技术有:动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整体推量调强放射治疗(SMRT)、放化同步后程超分割放射治疗、肿瘤基因―放疗、功能影像引导的生物调强放射治疗等,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推动徐淮地区肿瘤放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卫生厅重点课题2项、省高教委课题1项,徐州市科委课题1项,指导研究生获创新课题1项,徐州市科委课题6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2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性论著20余篇,参编教材3部。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五上午

  顾玉明,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徐医附院副院长、徐医附院肿瘤中心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江苏省介入放射学组委员。1992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一直从事介入治疗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及介入治疗经验。
  主要从事肝癌、肺癌等实体肿瘤的综合介入治疗的研究工作。参与完成各种实体肿瘤的化学性栓塞、射频或微波消融、经皮穿刺化学性消融治疗数百例,取得了可喜疗效。对全身良恶性肿瘤的微创治疗均能常规开展,尤其擅长肝癌、肺癌等实体肿瘤的综合介入治疗及序贯治疗。参与及主持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国家“支撑计划”及省级科研课题4项,市级科研课题1项。获市科技进步奖2项,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3项,发表论著10余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刘斌,硕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肿瘤外科主任,省医学会腹腔镜学组委员,市医学会普通外科胆道学组组长,市医学会腹腔镜学会副主任委员。曾在美国俄亥俄医学院研修肝胆胰外科学1年,是徐淮地区知名的普外科和肿瘤外科专家。
  外科临床经验丰富,手术技巧娴熟,在肝癌、胆管癌、胰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根治术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完成肝叶切除、肝门部胆管癌、胰头癌、结直肠癌等复杂手术。在苏北地区率先开展了联合腹腔动脉干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腺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及保乳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吻合并门静脉部分切除术。熟练掌握腹腔镜下小肝癌切除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等高难度手术。完成省教委、省卫生厅科研课题3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各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参编教材1部。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高超,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肿瘤科副主任,从事肿瘤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年,在乳腺癌预防、诊断、治疗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国内较早开展了中医药与化放疗相结合的肿瘤综合治疗;开展了新型皮下持续镇痛泵、外敷缓释镇痛帖剂及神经局部麻醉阻滞或毁损的肿瘤镇痛治疗;在苏北地区首先开展了肺癌Irresa和Tarciva治疗、乳腺癌Herceptin分子靶向治疗治疗、Endostar和Thalidomide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在淮海地区较早开展了肿瘤生物免疫综合治疗,如应用生物反应调节剂、分子靶向药物和中草药等序贯或联合抗肿瘤治疗。近几年主持4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参与1项国家级课题研究。以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徐医附院肿瘤专家联合门诊时间:每周三下午 地点:9号楼29病区二楼医生办公室

 

  联系人:章龙珍 15895236960       肿瘤生物治疗联系电话:0516-8558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