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徐医附院:积极施救,植物人昏迷半年终于苏醒开口说话
2013-08-17 00:00:00系统
神经内科高超医术,爱心护理,让生命充满感动
徐医附院:积极施救,植物人昏迷半年终于苏醒开口说话
“张主任,你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8月9日,当徐医附院神经内科张尊胜主任医师查看患者谢华(化名)的恢复情况时,谢华的母亲由衷地向他致以无限的感激之情。昏迷半年、苏醒不久的谢华,努力地叫出“张主任”,脸上写满笑容。
2012年底,丰县女强人谢华因为注射头孢曲松引起严重过敏,突发呼吸心跳骤停,致使缺血缺氧性脑病,昏迷,成为植物人。徐医附院神经内科、中医科、康复理疗科专家和护理人员不懈努力,以高超医术和爱心护理,终于,半年多过去,奇迹发生了。
“一个多月前,谢华开始有明显的意识,能开口说话,如今她已能自己吞咽食物,并开始接受正规的康复训练”,张尊胜主任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介绍:“在国内知名医院的专家一致认为希望渺茫的时候,她能够苏醒过来,这确实很罕见。”
在谢华的家人的眼里,徐医附院的医生和护士、护工都是大好人,在送来的感谢信中说道:“在病区住了6个多月,谢华身上一个褥疮也没有,而在别的医院做康复仅仅一星期,身上就长了褥疮,真的是没法比!由于肺部感染严重,病情随时发生变化,抢救了无数次,一天吸痰40—50次,白班和夜班护士都是随叫随到,不怕脏不怕累,态度和蔼,技术过硬。感谢张主任的精湛医术、全体护士的细心照顾和护工的长期护理!”
没有无缘无故的奇迹。植物人苏醒的背后,是徐医附院神经内科专家积极大胆的创新施救,是中医科、康复理疗科专家的共同会诊,是家人的爱心坚持,是谢华顽强的生命力,尤其体现了徐医附院各科室之间通力协作的团队默契,和医院作为区域性医疗龙头的医疗技术和学术水平。
头孢曲松严重过敏
女强人输液10秒钟变成植物人
2012年12月30日,离2103年新年只有一天,本该是一个喜气迎新的日子,但对丰县生意人谢华女士来说,却因为一时疏忽,差一点就永远生活在无意识的世界。
这天上午,因为身体不太舒适,谢华到丰县县城一家小诊所注射了头孢曲松,不料刚刚扎针10秒钟,就由于过敏,导致呼吸心跳骤停。丰县医院紧急对她进行了心跳复苏抢救,结果心跳、呼吸恢复,而大脑没能清醒,一直深度昏迷。在丰县医院医生的建议下,谢华被紧急转往徐医附院。
在徐医附院ICU病房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家属找到张尊胜主任,谢华被转入神经内科病房,住在抢救室。“丰县医院在做完心肺复苏急救后,脑功能并没有复苏,病人呈植物人状态,科室举行全院专家会诊后,大家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均认为大脑清醒的可能性不大,也曾实事求是地劝家属面对现实,别到最后人财两空”,张尊胜主任介绍:“如要病人病情逐渐改善甚或大脑清醒,她必须要过几大难关:一是肺部严重感染,发高热,痰多,痰培养对所有抗菌药物都不敏感;二是生命中枢脑干的功能不稳定,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全身大汗等症状;三是患者处在去皮层状态(植物人,双侧脑皮层及基底节区受到广泛性损害),四肢僵硬,腿不能蜷,两个胳膊始终屈曲不能伸直;四是病人植物人何时能醒过来,这取决于前三者问题的解决。
小小的头孢曲松咋把人祸害到成植物人?对记者的疑问,张尊胜主任介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统计显示,抗感染药引起的不良事件报告比例接近总报告的50%;头孢曲松死亡病例报告数量位居抗感染药首位。一般的反应是皮疹,严重的就是过敏性休克。”
外地专家判定希望渺茫
神经内科积极大胆创新施救
“谢华转我科不久,我们给她做了脑部MRI,结果显示脑萎缩很厉害,她现在能苏醒,确实是个奇迹”,张尊胜主任说:“之前,应家属的要求,我们曾邀请南京脑科医院的专家会诊,专家会诊后表示:‘两个月醒不过来的话,估计苏醒的希望非常渺茫’。后来又联系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专家,在听完病情介绍后,专家同样表示希望不大。”
“但我们还是坚持:只要有一分希望,就尽100倍的努力”,张尊胜主任表示:“决不放弃。”接下来的几个大胆而创新的治疗措施对谢华的病情改善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是把抗生素全部停掉,谢华肺部感染得厉害,且对所有抗生素都不敏感,与其花费重金维持,不如停掉,更重要的是,我们很有把握地认为抗生素起了反作用,不仅没治好感染,反而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使得感染加重”,张尊胜主任介绍:“这个做法是最大胆的,一般医生不敢这么冒险。”
谢华的家人对张尊胜主任的治疗方案佩服得五体投地。谢华母亲告诉记者:“后来,张尊胜主任征求我们的意见,说要全部停掉抗生素。其实,我们之前就通过关系咨询了北京协和医院的肺科专家,北京专家的意见和张主任的方案如出一辙,也是停用抗生素。”抗生素停用一段时间后,谢华的烧退了,痰也少了,感染慢慢被控制住。
“其次是针对脑功能不稳定,通过脑营养药物改善她的脑功能。第三是用巴洛芬、安坦、美多巴等药物,改善她的四肢僵硬状态。第四是用高压氧改善脑部缺血缺氧症状”,张尊胜主任说。
让谢华的家人更加感动的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徐医附院不同科室之间医护专家之间的通力协作和密切关心。谢华母亲告诉记者:“谢华在病区享受到的是星级的医护服务,神经内科、康复理疗科、中医科的专家随叫随到。中医科贾先红主任是医院的大忙人,他都几次三番到病床前会诊。谢华现在还吃着贾主任开的中药。”
细心+耐心+爱心+坚持
生命总有一些奇迹让人感动
母爱无边。谢华成植物人后,63岁的母亲时时刻刻都陪伴在她的身边。而谢华最初的苏醒迹象,正是老母亲发现并及时告诉张尊胜主任的。
“上个月,家属跑来告诉我说,谢华有点模模糊糊地知道点啥了。我感到很惊讶,也很欣慰,马上到病房检查,发现她确实有了意识”,张尊胜主任难掩兴奋:“植物人能够醒过来,是极个别现象。”
谢华母亲告诉记者:“在接受治疗的几个月中,神经内科专家竭尽全力进行治疗,护士们给了最贴心的护理服务,卧床这么长时间,她身上一点褥疮都没有。”
“10减3等于几?”“你的手机号码是多少?”8月9日下午,在神经内科病房护士站旁边的走廊里,护士们围着躺在轮椅上的谢华身边,考察着她的记忆力。
“她苏醒过来之后,记忆力没有任何问题,以前做生意的账目,她都记得一清二楚。她的生命力真的很顽强”,护士长李瑞玲说:“这不光是医疗和护理的功劳,家人的坚持和亲情的牵挂更是帮助她苏醒的源动力。面对多次抢救,谢华妈妈无论如何都要坚持。现在,奇迹果真发生了。”
李瑞玲护士长说这话的时候,谢华的弟媳妇就蹲在轮椅前面,细致地给姐姐揉着腿。“儿子也是孝顺孩子,今年上大一,由于照顾母亲,休学了……”一提到儿子休学,谢华竟呜呜地哭出了声。
“在她面前不能提孩子休学的事,她最怕耽误孩子的学业;也不能提她的母亲,老人家早上4点半就起床熬药、买早点……”,李瑞玲护士长说:“咱小点声说,别被她听见了,又要心疼地哭了。”
“把腿抬起来,弯一下……”,张尊胜主任一边帮助谢华做弯曲动作,一边嘱咐谢华的母亲,“把轮椅踏板上垫块软布,她的关节现在还比较僵硬,别伤着。”
“接下来就是肌体康复了,谢华的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好”,植物人开口说话,让张尊胜主任有了巨大的成就感。
专家名片:
张尊胜,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NICU主任,徐州市疼痛学会副理事。
擅长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及肝豆状核变性病、脑血管病、神经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断和处理。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科研:肝豆状核变性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曾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徐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周四全天,帕金森专病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专家咨询电话:1805226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