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晨报:徐医附院医学影像中心:打造一流的医学影像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2014-05-07 00:00:00系统
徐医附院医学影像中心
打造一流的医学影像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如果将医院比作军队,那么医学影像科就是“前沿哨兵”。各种医学影像检查为医生提供清晰的病人第一手资料,可以说是医生的“眼睛”。徐医附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徐凯说,对于患者而言,医学影像检查是查病治病的“第一关”。
在现代医学的临床诊断中,除了询问病史,以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为基础的体检方法之外,更重要的就要数各种医学影像检查,包括X线、CT、磁共振、超声等。
【检查】
根据疾病类型选择最适合的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在临床的应用上非常广泛,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而直观的依据,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任何一种影像检查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尽量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一般来说,颅脑疾病诊断首选MRI、肺部疾病诊断首选CT、妇产科疾病首选超声检查。
徐凯主任解释说:“超声波检查便宜、便捷、安全,对于眼睛、乳腺、甲状腺、肝脏、脾脏、膀胱、子宫、卵巢和脂肪肌肉内的肿瘤和表浅淋巴结发现率高;经过专门训练的超声医生对上述部位肿瘤的诊断率甚至高于CT和MR。”他同时指出,目前国内体检项目中必含超声波检查,这对于早期发现肿瘤或其他疾病十分重要。
“超声检查非常适用于肝脏肿瘤的显像,当明确肿瘤良恶性有困难时,绝大部分医生还是选CT或MR作为诊断手段。尤其是我科的3.0T MRI属超高磁场设备,比常规高场设备具有更好的图像信噪比和更好的性能参数。同时也可广泛应用于颅脑、胸腹部、脊柱、四肢关节、全身血管成像。与其它一般中低场强磁共振相比诊断疾病更加准确,能发现极微小的病变。”徐凯主任说。
“虽然专家认为部分领域超声检查性价比强过CT,然而CT在其他很多领域却能傲视群雄,拥有目前而言的不可替代优越性。”徐主任介绍,除上述表浅器官和腹部实性脏器的肿瘤应该首选超声波检查外,耳鼻咽喉部和肺部疾病都应首选CT检查,“因为超声波的固有物理特性无法穿透骨板和气体” 。而颅脑、脊髓等部位的疾病MRI检查则有优势。
“其实很多检查既可以用X线、超声,或者磁共振、DSA、CT。究竟采用哪种方式检查,主要取决于检查目的。一般说来先选低廉、便捷、无创方法,后选复杂、有创、昂贵的方法,有时需要造影或增强检查,有时还需要采用几种方法综合影像诊断,有时需要复查动态观察才能做出诊断,所以笼统的讲没有哪种检查方法最好,只有最合适的检查方法。”徐凯主任总结说。
【技术、设备】
█“两只眼睛” 的双源CT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09年1月,苏北地区首台世界上最先进的双源螺旋CT在徐医附院成功装机运行。
“常规多层螺旋CT只有一套X 线球管和探测器系统,而双源CT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设置了2 套X 线球管和2 套探测器系统。探测器系统在功能上相当于CT的的眼睛,具有两只“眼睛” 的双源CT是当今最快的CT扫描机,最快扫描时间仅0.083s,且曝光剂量比传统CT少50%,大大降低了辐射剂量。”徐医附院心胸影像诊断专家程广军向记者介绍,徐医附院新引进的双源CT在心脏成像上具有极为突出的优势,可显示更多心脏结构的细节,同时还能替代有创的DSA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与术后随访,为更早期的诊断、更快速的评估和更精确的随访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应用,将能挖掘出更丰富、更细微、更本质的疾病信息,有利于更多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从而增加疗效、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双源CT在无创性心脏检查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它能够在任何心率、无需使用药物控制心率的情况下,完成心脏检查并获得可靠的高清晰图像。”程主任介绍,双源CT检查时间短:只有数秒钟;在无需控制心率的前提下可以清楚显示管径 ≥1.5mm的冠状动脉的 2~3级分支,对排除支架内的再狭窄也有很高的可靠性,可作为冠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良好工具。另外,双源CT对桥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准确性优于64 层 CT,能替代有创的DSA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与术后随访。
徐医附院影像诊断专家胡春峰做了一个形象的解释:与人的眼睛不同,双源CT看似相同的两只“眼睛”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它可以产生2个不同能量的 X射线,这就是双源CT制胜的秘密武器。当同时使用 2个不同能量的 X射线源时,在 1次扫描中生成不同能量的数据信息,不仅能够“看”清局部形态的变化,还能够“看”出组织信息和特殊细节的信息,从而分离解剖结构和病变。独一无二的双能量成像功能大大扩展了CT的临床应用领域,使复杂的血管结构不受骨性结构影响;泌尿系结石的成分分析,有助于尿石症治疗方案的选择;此外在评估脑出血内是否有新鲜出血、肺栓塞的范围、肌腱韧带损伤,硬斑块的分析等前沿应用上都能起重要作用。
█ 多方位任意切层的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系统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影像检查技术。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X线和CT,对人体无放射性损害。”徐医附院影像诊断专家宋强介绍,它成像的主要原理是利用人体中的氢质子在强磁场内受到激发,产生核磁共振现象,经特殊技术转换,通过计算机最后形成图像,以作诊断。越高场强的磁共振分辩率越高,对比度好,信息量大。我院引进的超高场磁共振扫描仪GE Signa HDMR(High Definition MR) 3.0T MRI,新一代3.0T MRI无论是在扫描速度和图像质量上都远远超出了1.5T MRI,更利于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分析。而且,由于相应检查时间缩短,病人的耐受情况也大为改善。
磁共振对软组织层次显示特别的好,在血管成像、动态增强及功能磁共振成像(频谱分析、弥散成像、脑功能成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3.0T磁共振在神经系统的解剖、功能等高级临床应用中具有更大价值,能使神经中枢反射区的准确定位成为可能,为脑外科手术的术前定位和术后功能恢复评估开创了一片最新的领域。而在心脏功能分析、心肌活性评价(区分坏死和活性心肌)、冠状动脉重建、心肌频谱分析等方面也优势明显。
谈到磁共振的优势,徐医附院影像诊断专家路欣补充道:“我院配备3.0T MRI 乳腺线圈,对于乳腺小病灶的诊断和鉴别也有独到之处;同时,在腹部与盆部器官,如:肝、肾、膀胱、前列腺和子宫及颈部的应用中,由于3.0 T MRI 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它可以发现以前难以发现的小肿瘤,对恶性肿瘤的早期显示,恶性肿瘤的血管侵犯以及肿瘤的分期方面价值尤为突出。”
此外,3.0T磁共振对炎症、水肿、良恶性肿瘤等的诊断及辨别诊断,对关节软骨与韧带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半月板损伤、软组织肿瘤、血液病及恶性肿瘤骨髓侵犯等的显示更是其它影像学检查所无法比拟的。
【服务】
报告双签、综合会诊
徐医附院医学影像科每天检查的患者在1500人左右。在服务中,医学影像科还推出多项人性化服务,如预约制等。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检查的内容,进行预约。
谈到这个话题时,徐凯主任说:“徐医附院医学影像科的医务人员比其他科室人员正常上班早到,下班的时间点更无法控制。比如,核磁共振的检查,有时会加班到凌晨2-3点。”
医学影像检查,重在质量。徐医附院医学影像科一直坚持报告双签制度。检查完成后,由报告医生阅片、书写报告,再由高级职称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核查、签字,这样可以做到准确诊断。
“同时,我们还推出综合会诊制度。”徐凯主任说,有时为了患者的一张片子,我们会联合多个科室的专家进行联合会诊,找出问题的所在,以方便下一步的对症治疗。
专家推荐
胡春峰 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医学会放射分会心胸学组委员、徐州市医学会放射分会常务委员,专业方向胸部疾病影像诊断。曾于解放军总医院学习MRI诊断、南方医科大学及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学习PET-CT诊断。为江苏省优秀志愿者、徐州医学院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徐医附院青年技术骨干。发表论文16篇,参编教材3部。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淮海经济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
宋强 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徐州放射学会委员,江苏省第九期援圭亚那医疗队专家。熟练掌握全身常见病、多发病及少见病的综合影像诊断。主要研究方向为骨关节、腹部及泌尿生殖疾病的影像诊断,徐州医学院临床教学优秀带教老师。参与编写《X线诊断学》、《X线摄影学》、《医学影像读片基础》等教材;获徐州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在南美洲圭亚那圆满完成医疗任务。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路欣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长期从事放射影像诊断工作,专业研究方向为乳腺疾病的影像诊断及外周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多年的临床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方向为布-加综合征的磁共振诊断。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及北京中科院肿瘤医院影像科进修乳腺肿瘤的影像诊断,擅长乳腺疾病的综合影像学诊断(X线、MRI及超声)。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篇,其中中华级2篇,SCI收录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