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徐医附院胃肠外科:创新腹腔镜技术,造福患者

2014-03-14 00:00:00系统

成功开展淮海经济区首例腹腔镜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徐医附院胃肠外科:创新腹腔镜技术,造福患者

 

近日,徐医附院胃肠外科宋军博士在科主任徐为教授的指导下,创新医疗技术,成功完成本地区首例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柱状切除术,在腹腔镜直视下清除被癌细胞侵蚀及其附近的肛提肌,简化了以往手术过程中必须将患者“翻过来”才能切除肛提肌的手术过程。目前,患者恢复良好,近期将出院。


目前国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医疗机构能够开展腹腔镜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徐医附院胃肠外科是本地区临床技术力量最强、教学及科研综合实力最高的团队之一,在本地区最早将腹腔镜技术应用到胃肠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近年来,在科主任徐为教授的带领下,已经在本地区常规开展腹腔镜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全大肠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2011年在本地区首次开展直肠癌柱状切除及腹腔镜下柱状切除术,现在该手术在胃肠外科已经常规开展。


本次手术顺应外科微创技术新理念,在肿瘤根治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其成功开展,标志着徐医附院胃肠外科腹腔镜微创技术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腹腔镜直视下完整切除病灶

 

减少并发症,降低费用

 

宋军博士介绍,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患者“今年56岁,男性,徐州人,反复脓血便8个多月,在其他医院求诊效果不理想,转院到胃肠外科。术前肠镜检查发现直肠占位,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在距离肛门3到4厘米处有一个像菜花一样的肿块,属于低位直肠癌。”


考虑到肛提肌已经被癌细胞侵蚀,为了完整切除肿瘤、降低复发率,手术组决定为患者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经过精心的准备,在科主任徐为教授的指导下,宋军博士主刀实施,徐溢新和宋虎医师协助完成。会阴部操作时没有翻转患者的体位,在腹腔镜直视下完全切除了被侵蚀的侧肛提肌,术中同时进行了盆底腹膜关闭。术后分析证明直肠癌病灶边缘呈阴性,没有发现病变。整个手术仅2小时,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近期将出院。


徐为教授说,直肠癌柱状切除术是瑞典学者Holm 2007年提出的新术式,相比传统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该手术在折刀位下行广泛的会阴部切除,使标本成无狭窄腰部的圆柱状,增加了远端直肠周组织的切除量,降低了局部复发率。但是该手术范围及创伤大,手术过程中需要将患者的体位由仰卧位转变为俯卧位,再经会阴部切除肛提肌,并且需要切除尾骨或者部分骶骨才能和腹部手术会师,手术时间长,盆底缺损大,会阴部疝发生率高,住院时间超长。“本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这项技术已经成熟,胃肠外科腹腔镜微创技术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我们会尽快普及,惠及患者。”


徐为教授介绍,腹腔镜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是复杂的低位肿瘤清扫术,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改变患者体位,简化了“翻过来再做”的手术操作过程;二,手术时间短,创伤大为减少、感染几率小、用药少、恢复快;三,降低了术中累及邻近器官损伤的发生机率(尾骨、骶骨、骨盆等),可切除更多的癌周组织、减少复发几率;四,腹腔镜手术本身就是微创手术,手术的改良和创新,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节省了费用。


技术创新,以人为本。徐为教授表示,徐医附院胃肠外科是徐州地区的唯一的一个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在本地区最早将腹腔镜技术应用到胃肠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目前收治的结直肠癌病人的手术中,80%都是以腹腔镜这一微创手术方式完成的


患上结直肠癌要找对医院

 

徐医附院胃肠外科综合实力区域领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徐医附院胃肠外科共有16名医生,其中出国访问学者2人、博士4人、高级职称7人、“333”人才培养对象2人次、“六大高峰人才”2人次、普外科学科带头人1人,是淮海经济区临床技术力量最强、教学及科研综合实力最高的医疗团队。


科主任徐为教授指出:“科室目前共有3个医疗组。科室的人才构成,在淮海经济区首屈一指,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


1996年,徐为教授成为徐州专攻结、直肠癌的治疗的第一人;1998年,率先引进并开展腹腔镜技术;2002年,开展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

 

近年来,在徐为教授的指导下,胃肠外科已常规开展了胃癌、结直肠腹腔镜手术,成功开展腹腔镜右半结肠、横结肠、左半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根治术和全结直肠腹腔镜切除术,效果良好。


2009年,胃肠外科在徐州地区首次开展了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填补了本地区医学空白。

 

2011年,胃肠外科成功开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微创技术再跃新台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徐医附院胃肠外科的低位保肛率也一直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不仅为患者带来健康,还为患者带来尊严”,徐为教授专攻直肠癌治疗后,患者保肛率有了质的飞跃:1996-2000年为49%;2000-2005达到60%。由徐为教授主刀切除的直肠癌手术已超过千例,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年局部复发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现在的医学科技发展很快,要想始终站在前沿,在某个领域有发言权,科研成果必不可少”,徐为教授指出:“科研成果,实际上是为临床服务。”


由徐为教授牵头和参与进行的结直肠癌微转移的研究通过了市科委的成果鉴定,IL-18(白介素18)基因工程产品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获省科学技术奖。仅徐为教授本人,就先后获中华医学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3项;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课题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和中华系列杂志20余篇。


结直肠癌高居消化系肿瘤第一位

 

注意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记者在查阅资料中获悉,目前我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正以每年4.2%的速度递增,远超2%的世界水平,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且低龄化趋势明显。


“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递增,已经超过胃癌,高居消化系肿瘤的第一位”,徐为教授说,“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癌症的祸根。”


诚然,从目前的饮食来看,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只要可以逮捕到的东西,都能够上到餐桌。大鱼大肉、胡吃海喝,外加一些烧烤、腊肉、熏肉、腌制食品等,都会给消化系统带来诸多不利。


“越是经济发达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就越高,”徐为教授说,预防肠癌,建议城市人吃一吃“粗茶淡饭”,多吃蔬菜、水果和豆类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要节制酒精,主动戒烟,积极运动,“运动可以控制体重,并可以减少各种癌症的发生几率。运动可以增加肠胃的蠕动并缩短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时间,因此可以预防直肠癌。每周进行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对久坐的人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