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网:徐医附院“五个改变”推进优质护理

2012-06-11 00:00:00系统

   江苏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简称徐医附院)是一所已有115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辐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近20个地市,在病人中享有较高的口碑。每天都有很多病人慕名而来,还有一些危重病人从其他基层医院转入。医院1960张固定床位,远远不能满足病人需要,各病区不得不加床和扩床。  

   患者和家属出于信任做出的选择,激励着徐医附院的护理人员不断前进,同时也让她们感到无形的压力,每一位徐医附院护理人员都在思考:怎样让前来就医的病人抱着希望来,带着满意归?如何管理好这些加床?在深入开展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的今天,如何让每一位患者都享受到真正优质的护理服务?记者日前采访了徐医附院护理部主任周莹,了解到该院护理部通过抓好“五个改变”,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便捷、温馨的护理服务。
   改变工作模式 推进优质护理
 
   据徐医附院护理部主任周莹介绍,以往住院,病人按响床头铃,护士便会根据呼叫床号应声而至。如今呼叫铃声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护士不断巡视病房,主动及时地为病人提供服务。病人对此很满意。周主任说,这正是实行小组负责、包干到人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后取得的显著成效。电子病历大大缩短了护理文件书写时间,将时间还给了护士,将护士还给了病人。护理部也根据患者病情、护理级别、技术要求等要素,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护理患者实行小组负责制,构建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工作模式。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做到病人分级、护士分层。这样的护理模式既强调高年资护士对危重病人的管理,又强调人人参与生活护理。
   周主任介绍,实行整体包干全人护理,保证责任护士管床到位。护理组长不仅分管病人还负责对本小组护士工作给予监督管理,并指导本组护理人员完成医疗护理任务及危重病人的护理;责任护士负责对所分管病人的病情观察,落实治疗性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做到全程全方位护理。实施分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护士的工作态度和热情明显改善,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为了配合新的护理模式,护理部还合理安排每个科室三名护理员的工作。如参与晨晚间护理,备好氧气袋并联系陪检人员送病人外出检查,吸氧病人用的蒸馏水每日更换、鼻导管每周更换一次。每日安排一名护理员上中午班,协助中班护士接待新入院患者,粘贴静脉输液执行单等,更好地协助护士完成病人的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护理改革使护士床边护理时间增多,与病人有了更多的沟通,对病人存在的问题能够采用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充分满足病人的需求。
   改变服务理念  提升护理水平
 
   护理部主任周莹告诉记者,之前的护理模式是医嘱的机械执行,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大家知道了护理的真正内涵不仅仅是执行医嘱,还包括患者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因此增强了服务意识,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从而保证做细基础护理,做精专科护理。
   每日晨间的交接班,不只是单纯走程序,而是切实问候到每一位患者。责任护士会微笑着向患者介绍自己,询问患者夜间的睡眠情况和晨间的用餐情况。对于危重患者,更是耐心仔细地询问,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状态。一张真诚的笑脸,一声亲切的问候,立刻拉近了护士与患者的关系,为一天的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每日的晚间护理,不只是扫扫床,换换床单元,而是增加了与患者的沟通。责任护士会耐心地与患者聊天,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心理状态、特殊需求,对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护士还会协助他们定时翻身、拍背,加强肢体功能训练,认真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配合。
   改变服务态度  深入护理服务
 
   徐医附院护理部在全院中提出“假如我是一位患者”的换位思考要求,在护理队伍中强化细微之处见真情的理念,使护理人员将细节服务融入到了护理工作当中去。这些细节服务让患者感觉更加贴心、舒心。
   为了保持病房的整洁、安静,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护理人员在住院病人的床头牌上标记每次更换床单元的日期,这样在做晨间护理时,根据上次更换床单元的时间,确保每周更换一套病人的床单元。如果发现有血渍、大面积的污渍或汗液、尿液浸湿了床单元,也会及时更换,保证病人住得舒适。
过去对病人的称谓都是直呼某某某或者几床。现在听到的都是护士们甜甜地叫一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或张老、李老”……让病人听起来觉得亲切,犹如在家的感觉。正是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通过沟通和交流,增进了医患感情,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护士们制作了本院常见的各种检查、治疗注意事项的温馨提示卡片,把这些卡片发放到病人手中,以便随时提醒病人,指导他们更好的配合检查及治疗。在病区的一角,设置了阅读专栏,上面摆放了健康知识小册子。每间病房门后贴有一张出院办理流程图,方便病人办理出院手续。每到中午,护士们会主动为正在输液的病人以及没有家属送饭的病人订好午餐并送至床前,积极询问病人对饮食是否满意,及时与食堂沟通,做出相应改进。
   改变管理方法   提升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是优质护理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科室逐渐完善了管理制度,增强了管理意识,保证了护理质量。
据了解,每周护士长会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项护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各护理质控人员查寻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消除差错事故隐患,认真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护士长随身将一个小本子装在口袋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记录,然后在早会上提出,让大家引以为戒。
各科建立病人化验登记本,凡是医生开了化验医嘱,办公班护士会登记,护理班护士把化验盒发给病人后会登记,大夜班护士早上收集到病人的化验标本后再次登记,这样就避免了有医嘱无化验或有化验无医嘱的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并及时纠正。
   根据评估病人的结果,在病人床头放置各种警示牌,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坠床、防止跌倒、防止压疮、防止脱管、药物过敏等。对于年老危重患者建立腕带标识,对于身上带有管路的病人做好各种管路标识,对于需要按时翻身的患者建立床头翻身卡。还有治疗室药品的管理,常用口服药标签清晰,定期更换药品,防止过期。常用针剂标签清晰,高危药品标签醒目,定期清点,保证用药的安全、方便。这些点点滴滴,都体现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在增强。
   改变学习氛围  延伸护理服务
 
   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是优质护理的基础。医院购买了许多专业性书籍供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各科将所有使用药品的说明书收集并装订成册,方便大家及时了解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各科室的护理人员还经常通过徐州医学院电子图书馆查阅文献、了解护理前沿,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氛围。此外,医院不定期举办业务讲座,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给大家提供相互学习、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
   通过学习,结合专科特色,各科室不断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以及出院后的全过程无缝隙护理,认真做好做好患者的入院教育、住院护理、出院指导、出院后访视等工作。设立健康教育护士,每天进行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使患者真正得到心理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开设了糖尿病护理门诊、PICC护理门诊、伤口、造口护理门诊,为患者提供基础的糖尿病护理,指导患者进行PICC的置管及管路的维护以及相关的健康教育。进行造口护理知识、造口袋的选择等健康教育和造口并发症的处理等。护理专科门诊的开设,为患者提供了方便。
   通过以上改变,徐医附院的全体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得到了拓展,自我价值得以实现,艰辛的付出换来了一张张康复的笑脸、一声声真诚的感谢。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护理部主任周莹表示,我们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只能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我们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我们坚信,只要努力付出,就一定能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使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