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晚报:徐医附院心律失常诊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2013-04-18 00:00:00系统
(2013年4月18日 A10版)
徐医附院心律失常诊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淮海经济区唯一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开设起搏器程控门诊
在我国,每年猝死人群中,九成以上死因和心律失常有关。
虽然心律失常发病率很高,严重的甚至可以致死,但是,心律失常并不可怕,有的心律失常并不需要特殊治疗,而大多数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也很好,关键是识别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并及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徐医附院是淮海经济区唯一一家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包括导管消融和器械植入)培训基地,心内科王志荣教授是我市及淮海经济区唯一的培训导师。
这也标志着,徐医附院心律失常诊疗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A:认识心律失常
――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谈论心律失常这个话题,我们先把概念了解一下。
据徐医附院心内科主任王志荣介绍,心律失常属于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指的是人的正常心跳节律或频率发生了改变,变得过快、过慢或者没有规律,或者心跳的起源或传导出现了异常,这种病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的患者身上,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高而增高。
关于心律失常的危害,王志荣主任说,有的心律失常可以没有明显的危害,也不需要治疗,但有的心律失常则会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室速、室颤等甚至可引发心源性猝死。了解心律失常相关防治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有些没有任何症状,偶于查体时被发现有心电图改变;有些病人会觉得心慌,一般是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心搏加强、心脏突然停跳的感觉,有些病人在心律失常时会伴有心前区不适、憋闷、胸痛、气急、头晕、手足发凉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晕厥、甚至神志不清等。
王志荣主任介绍,心律失常发病原因复杂,因此,除了要及时科学治疗外,做好日常防护也很重要。患者首先应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其次是保持心理平衡,尽量避免情绪的剧烈波动;此外还要注意运动要适量,注意避免着凉,预防感冒,还应该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等。
B:治疗心律失常
――徐医附院每年起搏器植入在200台以上,射频消融400台以上
“心律失常并不可怕。”王志荣主任说,虽然其发病率很高,严重的可以致死,但是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很好。
王志荣主任说,目前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射频消融及器械植入等三种,临床上根据心律失常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快速性心律失常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术得到彻底根治,病人再也不会为此受到痛苦。“射频消融,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心内科医生的关注。”王志荣主任说,目前,射频消融已成为室上速、预激综合征、房扑、阵发性房颤以及一些特定室早、室速的首选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对于缓慢型心律失常,目前以起搏器植入为主要治疗方案。”王志荣主任说,心脏之所以能够规律地跳动,是因为有一套完备的起搏、传导系统,并受神经、体液等很多因素影响。当肌体运动时,心脏跳动加速;当睡眠时,心脏跳动减慢。如果心电系统异常,心脏跳得很慢,甚至可能完全停止。此时,人工心脏起膊器发出有规律的电脉冲,能使心脏保持跳动。
同时,一些疾病可引发致命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这些病人可以安装具有除颤器功能的起搏器(ICD),能在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时,通过起搏器的自动除颤功能恢复心脏有规律的跳动。临床实践证明,也只有ICD才能延长这些病人的生存。
“心衰患者可以使用心室同步化起搏治疗(CRT-P)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病人的生存和预后。”王志荣主任说,特别是心功能参数明显降低、心脏心室间收缩不同步的病人,新式同步化起搏器植入可以明显延长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期,减轻临床症状。
植入心脏起搏器在当今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手术,通常在锁骨下方切开一个横切口,将起搏器的电极导线通过锁骨下静脉送入心脏。医生通过监视器的指示将起搏器电极的前端固定在心腔内的特定部位,然后将一个小巧的脉冲发生器(即起搏器)与电极导线连接,将起搏器埋藏在切口内的皮肤下。
“但是,很多患者对安装起搏器还是感到担忧的,主要是对起搏器特性不够了解。”王志荣主任说,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家电产品,如电动剃须刀、电视机、吸尘器、烤箱等都不会干扰起搏器的工作,患者可放心乘坐汽车和飞机等。
徐医附院每年为心律失常病人做此类手术在600台以上,手术成功率高,手术量全国排名前列,省内排名前三。
C:服务心律失常
――徐医附院是淮海经济区唯一一家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
徐医附院治疗心律失常的优势,近日他们开设的一个门诊便是力证。
2013年3月25日,徐医附院心内科专门开设了起搏器程控门诊(每周一下午,咨询电话:18805219599),为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提供检测服务,同时在徐州地区率先成立了“起搏器病友之家”,定期开展活动,并针对起搏器使用和日常监护等问题举办免费专题讲座。
在过去,起搏器仅作为救命的设备。而今天,徐医附院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改善和提高许多人的生活质量。通过心脏起搏器,这些人已恢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或照看着他们的孩子,或继续从事着他们的爱好和旅行,最重要的是,他们再一次保持了健康充实的生活。
采访中,在徐医附院心内科见到多位安装心脏起搏器来检查的患者。记者注意到,检查很简单,通过起搏器程控仪检查——这是一种无创检查,只需要将一个磁铁型探头在体外贴近起搏器的位置,医师就可以通过电脑屏幕上的数据精确判断起搏器的运行情况和电池的消耗程度,对起博器的参数进行调整,延长器械的寿命,让患者获益。
起搏器程控门诊仅是一个方面,后面还有更大的金字招牌。
徐医附院是徐州市及淮海经济区唯一一家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包括导管消融和器械植入)培训基地,心内科王志荣教授是我市及淮海经济区唯一的培训导师,标志着徐医附院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用王志荣主任的话说:医者父母心,心内科一直致力于“用技术和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徐医附院具有卫生部介入诊疗资质的心律失常专家团队成员
王志荣(同时具有射频消融和器械植入资质)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徐医附院大内科副主任、心内科主任,徐州医学院诊断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江苏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省教育厅“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卫生厅“兴卫工程” 首批医学重点人才,徐州医学院优秀人才。
主持并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3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指导完成市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SCI收录8篇;主编或共同主编学术专著2部,参编教材及学术专著5部;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
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20余年,擅长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心律失常的药物和介入治疗方面,包括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心脏起搏器及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与随访以及心衰的再同步化治疗等方面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徐医附院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负责人及培训导师。
夏勇(具有器械植入资质)
主任医师、教授、心内科副主任、心内二科主任。江苏省“333”工程第一、二批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12年获国家心血管病介入资质面试考官,江苏省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工作组成员、省心血管病专科学会委员、省中西医结合血管病专科学会副主委、徐州市心血管病专科学会副主委、全国冠心病介入沙龙核心成员、全国心脏病介入论坛成员。获省科技进步奖6项、省厅和徐州市科技进步奖30项、医学新技术引进奖8项;市级以上课题15项;发表论文40篇,参编专著4部。
擅长心脏病介入治疗及起搏器安装,熟练掌握最先进理论知识,具有丰富心脏病疑难危重病诊治临床经验。
钱文浩(具有器械植入资质)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江苏省徐州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心内科副主任、心内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徐州市分会心血管专业学会委员,江苏省微循环学会委员,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2项、淮海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徐州市科技进步奖4项、徐州医学院教学成果奖1项,主持或参加江苏省科委、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委、省卫生厅及徐州市科委资助科研课题多项,副主编医学专著及教材2部。
擅长心血管病疑难病例的诊断及危重病例的救治,心血管病的介入诊断及治疗,如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起搏器植入术等,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郝湛军(同时具有射频消融和器械植入资质)
主任医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专科学会会员。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参编医学专著2部。熟练掌握心血管领域的理论知识及各种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精通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危重疑难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和抢救。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及起搏器植入术,并在全国首批获得上述三种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资质。
张超群(同时具有射频消融和器械植入资质)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工作认真负责,专业知识扎实,对心内科疑难病例诊断及危重病抢救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特长为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和起搏器植入手术。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获中华医学会奖学金资助,在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附属土浦协同病院心脏中心心律失常部门作为访问学者进行交流学习。首批获得江苏省卫生厅起搏器植入手术准入资格。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10篇,获市科技进步奖2项。
擅长各种心律失常疾病的诊治,射频消融手术、起搏器植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