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徐医附院:引进国内第二台PET/CT-MRI

2014-03-21 00:00:00系统

PET、CT、MRI三剑合璧“1+1+1>3”,肿瘤诊断更早、更快、更准

 

徐医附院:引进国内第二台PET/CT-MRI

 

2014年1月,当今国际最尖端、国内第二台PET/CT-MRI多模式分子影像系统落户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该系统全球装备不足10台。截止目前,已为200多位病人完成了PET/CT-MRI检查,在患者肿瘤良恶性鉴别、恶性肿瘤分期、治疗效果评估、放疗计划制定等方面获得了肿瘤诊断更早、更快、更准的临床效果,其中约40%的诊疗方案因此而改变。

 

徐医附院引进的最高端128层GE Discovery PET/CT Elite,配载了最高端3.0T磁共振系统GE Discovery MR 750W,实现PET/CT-MRI三模式融合显像,一次检查可以同时完成PET、CT和MRI三大检查”,徐医附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徐凯教授3月19日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PET/CT-MRI为我院的肿瘤诊治、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疑难病例诊治提供了最先进的设备和科研平台,将更好地为广大病员服务。”

 

PET/CT-MRI,是将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CT(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MRI(核磁共振显像)三种当今最为先进的影像检查技术融为一系的尖端平台,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和更准确的信息。如果说,利用PET/CT能够诊断出90%的病症,那么加入核磁共振(MRI)的优点,能将这个比率提高到95%,还能让检测的病症范围更广,灵敏度和准确性更高。

 

系统、精细的影像学检查

 

明确诊断病情,避免过度治疗

 

30岁出头的刘女士是丰县一位中学教师,今年初体检时偶然发现左肺结节,当地医院诊断为疑似恶性肿瘤,可几家医院的专家都没能给出一个确切的诊断意见。2月12日,刘女士来到徐医附院医学影像科,通过PET/CT影像检查,刘女士被判断为慢性炎症,建议随访进行观察。经过保守治疗,刘女士得以康复,如今恢复得非常好。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约有6000万,其中有约40%被初步诊断为恶性肿瘤,术后病理证明其中15%~45%的患者并非恶性肿瘤。对于这类患者来说,手术并非是必须的治疗方法”,徐凯教授介绍:“通过系统、精细的影像学检查,能够明确诊断病情,避免过度治疗。”

 

无独有偶。来自沛县的张先生也因为精准的影像检查,避免了无意义的开刀治疗。一个月前,张先生感到身体不适,当地医院CT发现肺部有肿块,诊断为肺癌,便直接前往徐医附院住院并准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进行肿瘤分期对肿瘤手术治疗有至关重要的临床价值,医学影像科建议张先生术前先做一个PET/CT-MRI检查。结果发现,张先生的肺部肿瘤已经全身转移,肝脏、淋巴结、骨骼等多处都出现了癌细胞转移病灶。徐凯教授指出:“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看,患者开刀治疗已经没有意义,只是徒增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最后,通过该项检查,临床医生改变了病人的治疗方案,放弃了手术治疗。


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递增

 

PET/CT-MRI可早期筛查癌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有统计数据显示,1982~2010年,徐州市区居民因恶性肿瘤死亡34190例,占总死亡的18.43%,居第一位。


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好。但由于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不仅不容易被检查出来,而且更容易被肿瘤患者所忽视,因而延误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PET/CT-MRI是在PET/CT的基础上又加入了MRI技术,能够独立或联合进行三种检查,并将结果融合成一张清晰度很高的图像,能分辨大部分肿瘤的良恶性、有无转移、能否做手术”,徐凯教授告诉记者:“用PET/CT-MRI多模式分子影像可早期筛查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为患者提供全身精准定量化诊断,真正实现对疾病早期诊断,并提供个体化治疗的作用。”

 

据徐凯教授介绍,PET/CT-MRI系统是将PET、CT、MRI三种当今最为先进的影像检查技术融为一体的尖端平台,融合了三种检查技术的优点,发挥着“1+1+1>3”的功效。“如果说,以往用PET/CT能够诊断出90%的病症,那么加入MRI,不仅可使诊断比率提高到95%,还能让检测的病症范围更广。”

 

检查时间短、准确率高

 

收费标准远低于其他医院

 

近年来,PET/CT一体化的检查方式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已经得到较为广泛应用,主要用于肿瘤诊疗,如肿瘤早期发现、良恶性鉴别、肿瘤分期、治疗方案的制定、疗效评估等,还可用于冠心病血管重建介入治疗前存活心肌的判断和神经精神疾病的诊疗,得到了普遍认可。但随着PET/CT临床应用的深入和对该技术的进一步了解,专家们也发现PET/CT存在一定的缺点,其主要原因是目前PET/CT检查主要采用18氟代脱氧葡萄糖示踪剂,对某些病症的判断不够准确。


徐医附院装备的PET/CT-MRI系统在PET/CT基础上又加入了MRI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多模式分子影像检查设备,提高了检查的精确度,也让检测的疾病范围更广、更早。这意味着在MRI擅长的领域,如神经系统、骨及软组织、腹部脏器、五官、头颈部的病症诊断方面,PET/CT-MRI都会有优异表现,尤其是脑部肿瘤、癫痫、抑郁等疾病的病灶都可较清晰地显示。


“PET/CT-MRI具有辐射量低、放射性药物用量少、检查时间短、准确率高等优点”,徐凯教授介绍:“做全身体检只需8-10分钟,局部检查只需5-6分钟,以往PET/CT都要在20分钟以上。”

 

不仅如此,徐医附院PET/CT-MRI的优势还在于它的收费标准。“我院让利于病人,肿瘤全身PET/CT为7500元,心脏、脑部PET/CT检查均为5400元,肿瘤放疗PET/CT定位为6007元”,徐凯教授介绍:“远远低于其他医院收费标准。”


专家名片:

 

徐凯,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徐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院长兼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和影像诊断教研室主任。中华放射学会神经学组委员、中华放射学会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委员、江苏省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省放射学会神经头颈学组组长、省医学影像科医疗质控中心副主任、省医学工程学会放射分会副主任委员、省医师协会理事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333”工程人选、省“六大人才高峰”人选,曾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徐州市师德模范先进个人和百名“医德好、医风正、医术精”标兵等。


1983年起从事医学影像学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江苏省科技厅、卫生厅、教育厅和徐州市科技局科研课题1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论文90多篇,出版及参编论著、教材共11部。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0项、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8项、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1项。培养研究生40多名,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的负责人,江苏省优秀课程群《医学影像学》的负责人,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医学影像科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