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晨报:徐医附院(二院)成为本地区首家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

2012-03-20 00:00:00系统


(2012年3月20日  A5版)

   核心提示:徐医附院荣获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和“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育基地”。按照卫生部要求,今后拟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医师,须经卫生部指定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工作。
 
徐医附院(二院)成为本地区首家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
 
   近日,卫生部第二批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名单揭晓,徐医附院榜上有名,成为“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和“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育基地”。这是我市乃至淮海经济区唯一一家。徐医附院心内科主任王志荣教授成为本地区唯一一位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导师。这标志着徐医附院心内科介入诊疗综合水平及手术量达到国内领先。
   随着徐医附院“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和“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育基地”的正式启用,该院将担负起全国各省市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规范化培训任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心血管介入诊疗优秀人才,从而使广大心血管病患者能得到更加安全的治疗。
   王志荣教授介绍,徐医附院早在2009年即获得江苏省首批全部心血管介入项目准入资格,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先心病,首批有8人获得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资格,其中,主任医师5人。经过近年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将有13人具有介入诊疗准入资格。
   徐医附院心内科现有4个导管室,配备innova4100大平板1台,3100平板机2台,FD20平板机1台,同时配备有相应的配套仪器,包括IVUS、IABP、多普勒导丝、压力导丝、LEAD2000电生理议、Ensite三维标测系统等。徐医附院心内科介入工作量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2011年完成介入手术超过2000台次。
   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是徐医附院心内科的传统优势技术。该技术包括器械植入(主要指起搏器植入)和射频消融。徐医附院心内科于1974年开始心导管检查,1978年首先在苏北地区进行了第一例的起搏器植入,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心内科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类型的心内科的器械植入,包括起搏器植入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射频消融技术在我国是1991年开始开展的,徐医附院于1993年就紧跟学术前沿开展了这一新技术,目前射频消融手术的适应证已从传统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扩展到室性心律失常、房扑和房颤等。徐医附院心内科作为传统教学医院的重点科室,素来以手术适应证掌握严格、手术操作规范著称,现手术数量、难度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此次成为淮海经济区唯一的一家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就是对心内科心律失常介入诊治工作能力的肯定。
   冠心病介入诊疗是徐医附院心内科重点开展的工作之一。淮海经济区是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高发地区,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徐医附院心内科目前可以完成所有情况的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慢性闭塞性病变、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等,2011年共完成冠心病介入诊疗超过1500台次。
重点关注:徐医附院心内科
 
   徐医附院心内科成立于1974年,是淮海经济区最早建科的心血管病学科,是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内科学)、省首批重点临床专科、徐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徐州医学院重点学科、心血管病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徐医附院重点学科。科室服务范围广,包括苏北地区、安徽(淮北、宿州、灵璧、萧县、砀山等)、河南(商丘、永成)、山东(枣庄、微山等),技术和服务水平深受淮海经济区人民的爱戴和认可。
   科室技术人员注重自身建设,技术水平淮海经济区一流。现有临床医师27人,其中正高职称9人,教授4人,副高职称10人;具有医学博士学位5人,在读博士2人,医学硕士学位14人;护理人员49人;诊断技师11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2人。
   专科技术人员队伍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入选江苏省重点医学人才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首批和第二批次“333”工程培养人才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6名高级访问学者分别自比利时、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回国。
   该科室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上也取得较大成绩,全科各类在研课题1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一项,近3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获各类成果奖十余项,其中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1项,完成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2项,举办学术会议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