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二科利用OptiCross血管内超声技术成功通过正向途径开通CTO病变

2015-11-09 00:00:00系统

10月28日,夏勇主任带领心内二科心脏介入团队,应用国际上最新型的OptiCross血管内超声技术,成功通过正向途径开通一位患者的慢性闭塞性病变。

 

来自萧县的患者近3年来反复心前区不适,就诊于我院,潘德锋副主任医师于门诊接诊患者后,考虑患者为心绞痛发作,入院予药物强化治疗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左前降支100%闭塞,但闭塞段开口位置不能确定。夏勇主任、潘德锋主任等充分研究患者病变情况后,考虑患者闭塞开口位置不明确,且闭塞段较长,如利用传统正向途径技术,因不能确定闭塞病变开口位置,手术风险极大,术中有发生冠脉穿孔甚至心包填塞的可能;如利用逆向途径技术,则患者需穿刺双侧血管,患者相对痛苦,且有发生侧枝循环穿孔的可能。认真讨论后,决定应用目前国际上最新型的OptiCross血管内超声技术,寻找闭塞段开口。在血管内超声的多次指引下,成功找到闭塞病变的开口,凭借熟练的导丝操作技巧,成功通过较长的闭塞病变,正向开通了患者的慢性闭塞病变,使患者在微创治疗下,目前已痊愈出院。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是当前介入治疗的难点,成功率低且并发症较高,被介入医生称为“攻坚战”。导丝如何能够安全成功地通过闭塞段,是CTO开通的决定条件,造影下闭塞段内和远端犹如在黑暗中前行,难以分清哪里有路,哪里存在着未知的因素。此患者在传统造影技术下难以发现闭塞段开口,手术风险及难度极大。传统的血管内超声,由于输送性较差,限制了其在CTO病变中的应用。目前国际上研发出的最新型OptiCross血管内超声系统,直径仅1.05mm,图像更为清晰,可成功置入闭塞病变附近的小分支,发现主支血管的闭塞开口,为CTO病变的成功开通提供了更大助力。


夏勇主任带领的心内科介入团队,不畏“心路”历程的艰险,不怕电离辐射的伤害,不惧心脏介入的高风险,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断学习及应用新技术,攻克冠脉病变的一个个难题,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让这条生命通道,走出更多欢笑,走出更多平安。


(刘杰)



国际上最新型的OptiCross血管内超声

 

 

造影示LAD100%闭塞 闭塞段开口位置不确定

 

 

成功置入支架后造影